<dd id="usju9"></dd>

      <span id="usju9"></span>
      <form id="usju9"></form>
      <rp id="usju9"></rp>
      首頁 > 縣區 > 昌寧

      昌寧:“一元微菜園”種出群眾“笑開顏”

      發布時間: 2022-05-07 08:46:58

      來源:保山日報  閱讀:

      邑等村小坡頭安置區一元小菜園    拍攝:趙鵬飛,4月29日.jpg666保山日報網

        “我們在農村吃菜平日里都是自家地里種,搬遷到這里后沒有菜地感覺相當不習慣,政府和村上動員我們建設小菜園,別的活干不了,盤菜園我是相當拿手的,現在起碼的一把青白菜、一把芫荽小蔥就不用到街上買了。”81歲的邑等村小坡頭安置區群眾楊會英開心地說。666保山日報網

      邑等村小坡頭安置區                       拍攝:趙鵬飛,4月29日.jpg666保山日報網

        邑等村小坡頭安置區是昌寧縣雞飛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之一,共有180戶399人。雞飛鎮考慮到許多搬遷群眾住進新房子后,依然難舍“自己種菜自己吃”的生活習慣,充分用活安置區周邊零散閑置土地,賦予閑置土地新使命。以按戶申請,每平方米1元租金的形式租賃給安置區群眾,打造“一元微菜園”農耕場所,打消搬遷群眾對于安置區“無地可種,無菜可栽”的顧慮和擔憂,解決了搬遷群眾的“菜籃子”問題,許多搬遷戶再次種上了“放心地”,吃上了“安心菜”。對面積稍大的閑置地塊進行打包租賃,用于發展產業,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經濟收益,推動“微菜園”向“村集體經濟菜園”發展,形成小規模、大產業的庭院經濟發展格局。666保山日報網

      邑等村小坡頭安置區屋后小菜園    拍攝:趙鵬飛,4月29日.jpg666保山日報網

        雞飛鎮邑等村黨總支副書記許海軍介紹:“我們采取租賃的方式,每平方米僅收1元,既可讓在家的老人、婦女有事可做,吃上自己種的‘放心菜’,租金也能充實村集體經濟。同時,我們也會拿出一部分資金,同搬遷戶購買一些時鮮蔬菜,送給困難群眾。”666保山日報網

      81歲的邑等村小坡頭安置區群眾楊會英                       拍攝:趙鵬飛,4月29日.jpg666保山日報網

        據了解,雞飛鎮堅持“三多三少”原則,即:多綠化少硬化、多利用少浪費、多整合少零碎,以“取用”和“改造”相結合。村“兩委”帶著群眾就地取用竹片、拆除房屋后的瓦片、紅磚等本土材料,搭建成“微菜園”的柵欄、矮墻等,最大限度實現變廢為寶。并通過組織黨員干部帶頭打造更美麗、更規范、更實用的“一元微菜園”,讓更多搬遷群眾參與其中,自己動手建設播種,集思廣益探索“家在園中、村在景中”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,增加附加值,提升農業產業效能,增強搬遷群眾主人翁意識,不斷繪就業興人和的美麗鄉村“新圖景”。666保山日報網

      邑等村小坡頭安置區內小菜園         拍攝:趙鵬飛,4月29日.jpg666保山日報網

        搬遷群眾蘭國軍說:“我們自己動手整理小菜園,自己翻種,喜歡吃點什么菜就種點什么菜,有時候也會跟別人家換著吃,左鄰右舍就像一大家子一樣,大家一起努力,過上更好的日子。”666保山日報網

        目前,雞飛鎮邑等村共有60戶搬遷戶建設了微菜園,涉及面積5632.8平方米,有15戶承租用于香料煙棚使用,涉及面積6866平方米,另有18.5畝承租地塊用于發展甘蔗產業。666保山日報網

      邑等村黨總支副書記許海軍正在向記者介紹                  拍攝:趙鵬飛,4月29日.jpg666保山日報網

        “方寸小菜園,關系大民生。”昌寧縣積極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打造“微菜園”,為易地搬遷“后半篇文章”增加新賦能,實現了農戶節支增收、閑置資產集約化利用、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、鄉村治理有效的“四贏”局面。666保山日報網

        趙鵬飛 楊麗666保山日報網

      責編:劉自明666保山日報網

      大学生囗交口爆吞精在线视频
        <dd id="usju9"></dd>

        <span id="usju9"></span>
        <form id="usju9"></form>
        <rp id="usju9"></rp>